與結構上的惰性相比,意義更為廣泛的,是隨著組織的年齡增長和成功而帶來的文化上的惰性。組織在長期中形成的非正式規范、價值觀、群體網絡以及傳奇和英雄人物把一部分認識拘囿于如何行事的共同期望之中。組織的過去越是成功,越會助長文化上的惰性和組織的自滿。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水洗機廠的這種文化是它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這種文化提供了一種不必改善或強化正式的控制系統,就可以有效控制和協調員工的方式。然而,一旦面臨突變,這種曾經培育了成功的文化會迅速成為變革的主要障礙。IBM的前總裁郭士納認為“樹立文化是一個企業實現轉變的更關鍵,也是更困難的方面”(Hays,1994)。
技術引進除了帶來阻礙創新的結構惰性和文化惰性外,還會形成“資源依賴”的價值體系??死锼闺?000)依據資源依賴理論提出了“價值體系”的概念,認為大企業在突破性自主創新方面的失敗不是由于技術原因,也不是由于文化原因,而是由創新帶來的價值體系與原有“資源依賴”的用戶的價值體系不一致造成的。價值體系是公司識別用戶的需要并做出反應解決問題、獲得輸入、對競爭者做出反應并且努力創造利潤的環境。價值體系反映產品結構,大型工業洗衣機處于價值體系的一定位置,因為它們的產品通常作為部件被嵌入或者按等級安放在其他產品之內,并更終進入應用系統終端內(D.L.Marples,1961;C.Alexander,1964)。在一個價值體系之內,每家折疊機廠家競爭的策略,特別是它過去對市場的選擇,決定它對一種新技術的經濟價值的理解。